李陵。他让李陵向小飞燕学习马上舞的技巧,尤其是如何适应马背的起伏,保持平衡,并体悟其中的道理。
这有点像太极拳里的雀不飞,也就是拳劲中的听劲、化劲。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出于和陇右李氏保持一定距离的初衷,赵延年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武艺全盘托出。可是想到陇右李氏的遭遇,尤其是李陵本人的悲剧,他又想做点什么。
最直接的办法,不是教李陵武艺,而是改变他的性格。
思来想去,赵延年还是觉得,决定陇右李氏三代人命运的未必是李广杀俘带来的厄运,而是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从他与李椒相处的几天来看,李氏子弟是那种典型的西北武人。
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人,包括跟着李陵的那四个亲卫。
崇尚勇武,敬畏强者,却又负气凌人。
比他强的人,他会非常客气。不如他的人,他又会非常傲慢,甚至是野蛮,不把你当人看。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矛盾性格。
一方面,他们爱兵如子;另一方面,他们又草菅人命。
李陵最后败亡,和他管束部下不严有很大关系。
如果不是纵容部下欺负弱小,又怎么会出现部下叛逃,导致匈奴人知道他孤立无援,从而全力进攻。
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性格缺陷。
毕竟才七八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调整。
他不会教李陵内家拳,却可以用内家拳蕴含的道理来教导他为人处世,润物无声的改变他的性格,希望能借此改变他的命运。
他能做的就是这些,能不能成功,看天意。
李陵不负赵延年的期望,很快就明白了小飞燕的技巧。
对他来说,这也不难,和骑马非常相似。
也就是所谓的压浪。
但是这背后的道理,却有点难住他了。
他可以做得到,却未必能想通这背后的道理。
这也是武人的通病,书读得少,口才欠佳。
习惯了动手,不习惯动嘴。能动手的,绝不吵吵。
赵延年知道李陵的问题所在,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