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头上,可是现实的利益摆在面前,真能忍住的没几个。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
向西走了四五天,一路上遇到十几拨匈奴游骑,都是远远地看一会儿,然后就走了。
马何罗三人也顺利,就像韩文说的,他们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匈奴游骑,但马何罗会做人,主动送上一些匈奴人都用得上的东西,匈奴人也就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们过去了。
每天晚上,赵延年都能在标定的地点找到孔璋留下的地图。
这条路基本走完了,但没有发现赵延年希望发现的水源。
除了一些季节性的小水潭之外,没有能供数千人饮用的水源,更别说数万人了。
可以确定,这条路不适合大军行走,尤其是在春季。
赵延年很失望,也明白了为什么右贤王那么焦虑。
失去了河南地,右贤王不仅失去了一些经济来源,领地也被迫收缩了几百里,不得不退到浚稽山附近。从那里发起攻击很难,以后想打劫汉境都要先跨越几百里的沙漠。
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他的劫掠所得都抵不上出兵的成本。
可是迫于压力,他又不得不这么做。
那么从汉朝的角度来说,还有必要出塞,奔袭匈奴右部吗?
就他自己而言,觉得没这个必要,至少不用这么急。
完全可以等一等,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再出塞也不迟。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
——
赵延年停止了前进。
他离右贤王庭只剩一百多里,迷路的可能性很小,撞到右贤王部下的风险却大大增加。
他原地等了几天,直到马何罗等人安全返回。
马何罗很满意,不仅带来的两大车货卖掉了,还收了不少皮货。
一进一出,这一趟至少能赚五六千。
孔璋也满载而归,不仅走完了全程,画了地图,完成了任务,还顺便买了一些玉石。
这些玉石带回长安,能换不少钱。
皆大欢喜。
赵延年见状,也不耽搁,立刻返程。
回到平虏燧后,休息了一夜,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