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叫好,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欢呼声震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渐渐地,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也开始动摇,他们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窃窃私语起来。
“原来新学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是啊,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尝试接受新事物……”
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新学,学府内的气氛也逐渐缓和。
李豪感激地朝江南四大才子微微颔首。
这时,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缓缓走入学府。
他身穿儒袍,手持书卷,正是大唐文坛巨匠——韩愈。
他走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老夫今日前来,是想与诸位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韩愈开始讲述自己对革新思想的转变过程,他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的理解,再到如今的支持,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他每说一句,学子们就如同小鸡啄米般点头,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崇敬,仿佛在聆听圣人的教诲。
有的学子甚至拿出纸笔,快速记录下韩愈的话语,生怕遗漏一个字。
“圣贤之道,贵在传承,更贵在发展。新学并非要推翻传统,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韩愈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学府上空回荡,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
学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他们纷纷表示,要以韩愈为榜样,勇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新知识,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豪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
他明白,文化革新的种子已经播下,并且正在茁壮成长。
他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来……
这位老者衣着朴素,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是城南私塾的先生,教书育人已有数十载。
他颤巍巍地走到皇帝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老朽愚钝,先前对新学多有误解,今日得见殿下之风采,聆听韩愈先生教诲,才明白革新之意义。”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老朽愿在私塾中推行新学,为大唐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老者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