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真的,若是没有火药,他都不知道要如何过这关。
他很好奇,诸葛玉铉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抵御六万倭寇?
“王爷是想一劳永逸,还是以退敌为主,徐徐图之?”
诸葛玉铉没有立刻回答黎阳,顺势反问了一句。
“有何区别?”
黎阳眼底闪过一丝好奇。
“一劳永逸之法分三步,但代价太大,且时间紧迫,善后更是难题!”
“退敌为主,则需要暂时付出一定代价,还要承担被反噬的风险!”
诸葛玉铉目光灼灼盯着黎阳,认真回道。
“先生不妨都说说!”
黎阳微微一笑,望着诸葛玉铉颇有兴致地说道。
“今日九月十九,按时间推算,倭寇明日酉时大概就会抵达青龙口附近。”
“戌时大潮落尽,水位最低。”
“青龙口三十里外,每隔十里便有一道闸门,左右两岸,共六道。”
“潮落之际,再开闸门,且水关处也要关闭闸门。”
“这样一来,倭寇的船只,最终会在青龙口附近搁浅。”
“王爷只需在附近埋伏一批投石机,提前砸烂他们的船只。”
“恐慌之下,他们要么在搁浅之前退走,要么弃船登岸,奋死一搏。”
“青龙口左右两边皆为草甸,如今正值深秋,一旦他们进入枯草之中,一把大火,必然让其死伤惨重。”
“即便有人冲出草甸,直奔临安府,我们也可以空出半城,提前设置隔火墙,一把火将他们烧个干净。”
“这样一来,六万倭寇虽可尽除,但”
诸葛玉铉说到这里,不由抬眸望了黎阳一眼。
“很不错!”
“先生的确大才!”
黎阳闻之,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诸葛玉铉的肩膀,由衷夸赞了一句。
“王爷谬赞!”
诸葛玉铉听到黎阳夸自己,并未表现出任何激动神色,表情淡然地躬身回了一礼。
其实,黎阳是发自内心夸赞他的。
他没想到,诸葛玉铉竟然对临安府的地理环境如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