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在那个时候高潮只是高潮。可到了后来,高潮就已经不单单只是高潮了。
话说阳晓光家处在中间,对面左边是李文丽,还有新搬来的杜腾,是同班的,关系还不错,只不过没有到特别好的程度,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性格差异。在杜腾的左边又是新搬来的一个,叫小明。不过和杜腾搬来的时间一样,可是并不熟,也是常年和爷爷奶奶为伴,父母很少回来。而右边就是高潮的家了,隔的都不远,从小就一起长大,再加上是同一个班的,父母之间又很熟,奶奶与高潮的父母之间也是来往甚密,所以在一起很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潮其实并不叫高潮,而是叫高超。
那是在十岁生日前,阳晓光忽然听到高潮对自己说道名字已改,从高超改为高潮。户口本上如此,作业本上也是如此。
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个善忘的年龄,高潮这两个字大行其道,适应了就差点把高超这个名字给忘记了。高潮自己不说,阳晓光当然也不会追问。侧面了解,知道是高潮的奶奶取的名字,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高潮不就高潮啰,也没什么。只是偶尔上课听到王老师提及写作手法时听到开端发展高潮一说。阳晓光还为高潮捏一把汗,要是自己肯定觉得丢脸死了,可是高潮显得比谁都兴奋,大说高潮其词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尽管如此,阳晓光写文章时还是尽量回避这个词语,完全是为了别人着想,用些近义词代替,如气氛无比高涨。
同一个班也同座,不得不说是个巧合。从小一起玩也培养了一个共同的爱好——爱书。虽然性格不同可也乐得互补。当然有此相同之处也有太多不同之处。仅仅是论在校园的活跃度阳晓光是无论无何也比不上高潮的,这也正是阳晓光暗自中羡慕的。
互补,互补,做到真正的互补岂有那么容易。也幸亏能够认识到高潮,这也也让阳晓光总是维持着一个人的情形好多了,至少有了改善,不再那么封闭自己的内心。
高潮和阳晓光总是快乐的,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走亲戚”时间段。大家都忙着串门,亲戚之间联合感情。阳晓光也跟着奶奶去了几个三姑六婆级的人物家里,除此之外就没了。阳晓光是个不安现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