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43章 改变的决心(2/6)
    雍正帝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在位十三年,于工作时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清朝进入极盛时期,领土势力最广,经济发展最高。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虽然叫做康乾盛世,但朱元璋觉得,中间的雍正帝才是最符合他心目中的明君。

    勤于政事,又敢于革新除弊。

    而康熙和乾隆各有各的问题,康熙晚期,官吏贪污,吏治败坏,而乾隆更甚,宠信贪官和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但无论如何,这三位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

    这和大明前面的经历几乎是一样的。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

    朱元璋愈发理解朱辰所说的封建王朝兴亡的规律,还真的就像朱辰说的那样,王朝建立初期的快速恢复及鼎盛,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

    他甚至怀疑,明君多出现在王朝的初期,或许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前面的皇帝好做,后面的皇帝会越来越难做。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资料的不断兼并,社会阶级愈发固化,贫富差距愈大。

    和他想的差不多。

    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败。

    乾隆禅位嘉庆,但乾隆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嘉庆四年,嘉庆帝才开始亲政,

    嘉庆帝亲政仅五天,便迅速铲除了乾隆朝大权臣和珅。

    这本是件大好事,但嘉庆帝也仅仅是铲除和珅而已,并不能改变朝廷全面性腐化的局面。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嘉庆在天理教起义平定后,更是颁布罪已诏。

    清朝在刚刚经历了盛世之后迅速走向落败,而且在落败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