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继续道:“可是,如果纺纱的效率上去了,那是不是可能棉花就不够了,是不是又要想办法提高棉花的产量?”
三人继续深以为然的点头。
既然纺纱会这样,作为原材料的棉花自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出身贫寒、从小挨饿受冻的朱元璋,深知棉衣、棉被对穷人的意义,和棉花生产的重要性。
对于种植棉花,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已经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
也就是说,农民只要手里有五到十亩土地的,就必须种植棉花半亩,十亩以上种一亩,而且织成棉布还可以抵扣税粮,“益种棉花,率蠲(juān免除)其税。”
朱元璋的这一举措让华夏北方的棉花种植迅速推广,整个华夏都受益良多,广大的北方百姓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穿上了暖和的棉衣,棉纺织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可是现在,织布的效率突然提升了三到四倍,原本刚刚好平衡的棉花,纺纱,织布的一整条纺织产业链便会遭到破坏。
所以,朱辰说的这些,朱元璋他们三人自然也都懂。
朱辰道:“说到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
朱辰的这个问题,让朱元璋三人眉头不由得一皱,又有什么发现?
朱辰自问自答道:“织布效率的提高,倒逼这纺纱业效率的提高,而纺纱业效率的提高,则倒逼着棉花产量的提高,而棉花产量的提高,其实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比如采棉的效率是不是要跟上,运输的效率是不是要跟上?”
“一个产业部门内生产方式的革命,引起别个产业部门内生产方式的革命。”
“这就是说,世界改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发明促进发明,各工业部门连锁反应。”
朱辰的话,让朱元璋三人默默的点头。
如果以前跟他们说这个话,他们也许不会明白,但是现在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他们已经基本上能够接受。
其实只要稍微细想一下,就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的老祖宗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道理。
朱辰继续道:“还记得我前面说的那句话吗?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