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妃,朱钡,你们胆敢造反!”
眼看彼此僵持不下,太子妃当即便果断大声斥责光妃和十七皇子造反,以表明自身正义性,先占下道德制高点。
“皇嫂这是什么话?
父皇弥留,你偏守着皇宫,不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见父皇最后一面,为了孝道,我只能借了些兵,强闯进来,可你却还横加阻拦,不愿意让我见父皇。
该我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我还怀疑是你逼宫囚禁父皇,我这么做是为了把父皇从你手里救出来。”
十七皇子朱钡也是果断反击。
造反的名声他可不愿意背负。
紧接着就是双方打嘴炮,毕竟谁也没有足以轻松控制局面的兵力,只能先拖着,寄希望自己的援兵能给力一点。
在场众文官本来还有些忐忑,毕竟刀剑无眼,万一伤着他们,那可能真就白死了,估计怎么着都评不上救驾之功或者从龙之功。可现在看双方好像没有动手的想法,只是一直打嘴炮,所以他们很快也放轻松,并且还参与了进来。
分别持不同想法争论着。
“太子殿下是嫡长子,皇长孙殿下更是再为正统不过的嫡长子嫡长孙,所以皇位由皇长孙来继承再为正统不过。
这也符合周礼,符合宗法制!”
“自古以来都是父传子,哪有父传孙的道理,嫡长子去世,自然是由嫡次子继位,如此方才符合礼法和传统。”
“你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吧,嫡长子绝嗣,方才应该由嫡次子继承,如今太子殿下有两个嫡子,三个庶子,皇位自然应该由太子殿下的嫡长子继承。”
“狗屁,你才是没读过史书。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去世之后,伯邑考尚有子嗣传承,最后王位不也还是传给了周武王,如果按你所说,王位难道不是应该传给伯邑考尚存的子嗣?”
“管蔡世家明确记录,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这难道不能证明无后?”
“是不知,又不是没有!”
“《书诀》云,史逸,字孟佚;伯邑考之子,文王之嫡长孙。逸生頙,頙生黎,黎生籀,世以大宗为周太史。”
“你这读的什么野史啊?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