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物资和设备管理的人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物资的充足供应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牧场生产的重要保障。
他们仔细盘点牧场的物资库存,建立了详细的物资台账,确保每一件物资的进出都有清晰的记录。在物资采购方面,他们精打细算,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优质的物资。
在设备管理方面,他们积极学习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知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无论是大型的养殖设备,还是小型的工具,他们都认真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他们的辛勤付出,保障了牧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牧场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适应了牧场的工作节奏,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和潜力。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熟练,效率越来越高,为牧场的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李一凡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意识到,这些人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努力,更是为牧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为了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优势,李一凡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开发牧场的特色旅游项目。他认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或许能够为牧旅融合带来新的创意和灵感。
于是,以这十五人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开发团队应运而生。他们开始深入挖掘牧场的文化内涵和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策划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
他们推出了“牧场民俗文化节”,在节日期间,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传统的歌舞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民俗游戏中,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
那欢快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精湛的手工艺,以及充满趣味的游戏,让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那个简单而又美好的时代。
此外,他们还设计了“亲子牧场研学之旅”,针对家庭游客,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学习畜牧知识、体验乡村生活的平台。
孩子们可以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牲畜养殖区、了解饲料种植过程,还可以亲手参与一些简单的养殖活动,如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