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西坡张家也有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是张卫兵和余豆花的头一胎,取名张小春。
加上年初出生在北湾的赵炳仁的第三个女儿赵三梅,这一年,赵家庄子共出生了一男三女四个娃儿。
这是1979年,这一年,于郭景生,于大家,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欢欢快快地结束了秋收,喜喜悦悦地准备过年。
赵社长打开粮仓,先挑出种子,然后留下公粮,再把过年的吃食匀出来,突然发现剩下的粮食要撑到秋收打新粮,需要家里有个巧之又巧的巧妇了。他面无表情地蹲在场边抽着他的老汉烟,一锅又一锅,满脑子都是仓里那点粮,今年的收成也算不错了,可分到每个人头上,却又少得可怜。明年呀,又得一场艰巨的战争,也不知道老天爷帮不帮战。
晚饭时,他宣布暂时不分家了。
年初的时候,郭家嚷着要分家,他想家里已经有三个儿子成家了,该分出去另过了。原打算和郭家同时申请宅基地,一起箍窑也有个借鉴,翻了粮仓才发现,若是真分了家,保不齐就要挨饿了,几个儿媳妇的持家本事他是知道的,还需要再锻炼锻炼。
“有个事儿我说一下。开年申请的宅基地已经批下来了,只批了两个。我想着老大就先留在老屋,老大媳妇帮你们妈张罗着把老四媳妇引进门了再说。老二和老三先出去过。事儿就这么定下来,打庄箍窑都不是小事,等种上了再计划吧,秋后分家,赶过年搬进去。”
暂缓分家的打算,他只和大儿子商量过,炳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也很支持,再加上他给他生了两个贴心的乖孙子,赵社长私心里还想跟长子一家过。
赵炳德对父亲的打算毫无异议,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因此,当赵社长将这事儿摊开说时,除了赵炳德,无人不惊讶。
炳德妈也想跟大儿子一起过,不光是舍不得两个孙子,她跟大儿媳这些年相处下来,已经很有默契了,炳德媳妇是个懂事的,不像三媳妇掐尖要强,也不像二媳妇胆小懦弱,她总是能准确地领会她这太后老佛爷的旨意,使唤起来得心应手。至于还没成家的小儿子,自然还跟父母住在老屋,倒不是问题。
故而她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是举双手同意的。手心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