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吉他,独自坐在河畔,指尖轻拨,悠扬的乐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那是中国传统民乐的旋律,在这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空灵。音符在空气中飘荡,与秦淮河的静谧融为一体。一会李凡口中传出了低沉沙哑的吟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月光洒在李凡身上,为他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他微微闭着眼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吟唱时而婉转低回,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秦淮河的古老故事;
忽然,他的声音变成激昂高歌,似在呼唤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辉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微风轻轻拂过,柳枝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李凡的演奏轻声伴奏。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的月光和古建筑也随之微微晃动,如梦如幻。
此刻的李凡与秦淮河、与歌声与音符、风声与流水声,共同编织出一幅宁静而又动感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