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辞职之后 > 第127章 余晖中的伫立(1/3)
    农机厂曾经是古城最大的县属企业,原来有将近八百名正式职工。停产后,一部分年龄符合政策的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剩下的五百三十多人,一半由宋超安排在自己租赁经营的农机厂上班,另一半自谋职业,由宋超按和县政府签定的“租赁经营协议”,每月给他们发九十块钱生活费。

    宋超租赁农机厂时,承诺妥善解决厂里原来职工的就业问题,保证这些职工不闹事,不给县里领导添麻烦,这几年在这个问题上做的还不错。

    目前,在农机厂领生活费的下岗职工有两百六十多人,宋超把厂里负责人事的主管叫到宾馆,把农机厂现有的工作岗位挨个捋了一遍,把门卫、打扫卫生的阿姨等临时工,都换成农机厂的下岗职工,抠来抠去,最多只能再安置四十来个人。

    把人事主管打发走后,宋超又把自己筹建矿用机电设备公司制造公司的方案,和盘向我托出,我俩按照宋超的规划,对新公司的人员配备进行了反复研究斟酌。

    新设立的制造类工业企业,由于对产品的市场表现心里没底,前期的生产规模不可能规划得太大,短期内用工数量有限。我和老宋反复核算的结果是,新公司开业第一年,员工数量最多不能超过一百三十人,再多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安置下岗职工,必须有可供安置的,而且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不能为了安置而安置。如果做不到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活干,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合理的工资收入的话,还不如不安置。

    都是有管理企业经验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宋超的认识高度一致,不想把一个超过实际工作需求的员工,强行塞到新公司中去。

    算来算去,农机厂现有的下岗职工中,尚有九十多个人,宋超不知道该把他们安排到哪儿上班。

    王俊臣对我俩的要求是,既然想靠全部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这个独门绝技,在和资金实力强大的对手竞争中,实现逆风翻盘,笑到最后,就不能玩虚头巴脑的东西,必须和每个受到安置的下岗职工,签定长期劳动用工合同,实打实给他们提供真实的、可以经得起任何部门核查的劳动岗位,保证工人们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一时半会想不出新的安置渠道,宋超有些烦了,说自己有事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