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围成一圈,玩起丢手绢儿。
一个人,一边围着蹲在地上的女孩儿跑,一边大家口中唱着:“丢啊丢 丢手绢儿 轻轻地放在 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她,快来快来抓住她,快来快来抓住 她……。”
大人们也都是谈论古论今,所见所闻,民间传说等。说三道四,传瞎话的,在这里不受欢迎。
这时有人喊道: “二柱媳妇儿,你从娘家回来了,快过来,听没听到啥新鲜事儿,给我们讲讲。”
二柱子上果园儿值班前一天,把媳妇和5岁儿子送到老丈人家,一个星期的值班,结果小凡提前两天把他换下来,二柱直接去接媳妇和孩子,今天下午回到家,晚上本不想出来,无奈儿子要听故事,就得带孩子到小广场。
故事还没开讲,孩子去找小伙伴一起玩儿去了。
二柱媳妇来到一群妇女处坐下。
就听二柱媳妇道:“我娘家望海崖村,离大海几里地,也有很多人赶海潮打鱼摸虾,新鲜事儿有,听说海边来了好多外地人,闹实荒,出来讨生计。每次退潮,海滩满是捡蛤蜊,抓沙蟹,礁石上蛎蝗都被一扫而光。听说闹灾的地方越来越多。”
“我们村相比之下,还真是好地方,不知那些逃荒的会不会来到这里,要是来这里,对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影响。”
有人也惊叹道: “老天爷不讲理,刚刚过几年好日子,这咋就不给人活路了。”
人们都有些担忧,咱这相对安逸平稳的日子,是不也要受连累了。
“真是无风也起浪,居安要思危啊!”
这时,孩子们都聚到杨半仙那边,故事要开讲了,大人们也爱听。
杨半仙喝口水,讲道: “要说灾荒,从古到今也不知有多少次,各朝各代都有抗灾赈灾之壮举。放心吧,会好起来的,今天我讲个《要饭小子救灾民》的故事。”
杨半仙儿讲道: “很久以前,在一个山多水少的小城,买卖铺户生意兴隆,算得上是繁华富足之地。”
这一年乡下旱灾严重,农作物几乎绝产,很多人被逼无奈只得逃荒乞讨。
有个叫墩子的少年,是个孤儿,个子不高,瘦瘦的,实实在在当中又透着聪明,一直是乞讨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