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们俩心里清楚,现在的刘禅已经今非昔比了,言谈举止中大有明君之相。
诸葛亮身着文人长冠服,头裹葛巾,手持羽扇眯眼打量着刘禅,轻声道:“今日朝会主公要宣布东征事宜,对此,少主是支持还是反对?”
“东征的利弊,想必丞相心中已有定论。”刘禅面带苦笑,眼珠转了转:“父王心意已决,我等已无力劝阻,反对与否意义不大”
自从汉中一役结束后,刘备的性情有些膨胀,已过耳顺之年的他,对匡扶汉室的执念日渐深刻,他想在有生之年让蜀汉的疆域扩张,可这间接也导致他的行为过于激进。
欲速则不达,过于激进与冒险反而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诸葛亮看着刘禅一脸无奈的表情,最后叹了口气:“东征弊大于利,希望这次朝会,有人能劝住主公吧,蜀汉已经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了。”
刘禅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倘若有机会,少主可以在朝会上发表反对东征的意见,或许主公念及父子之情”说到此处,诸葛亮的话突然戛然而止。
念及父子之情?
刘禅苦涩一笑,对于刘备而言,江山社稷岂能与父子之情相比?
“罢了罢了,刚才的话,就当亮没有说过”诸葛亮挥了挥羽扇,神色有些落寞。
话音刚落,长乐殿前悠扬沉吟的铜钟声响起,众人神色凛然,朝会正式开始。
朝臣们整理好官服,按照职位高低站好,伴随着长乐殿的主门开启,众人缓缓走向主殿。
这是刘禅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朝会,以前的他玩物丧志,专注于自己的荒唐事,对这些朝会什么的并不感兴趣,也从未参与过。
今日正式参加朝会,刘禅倍觉新奇,朝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出列赞同,有人反对,像极了后世的辩论会,倘若遇到双方争执不下时,刘备会拍板叫停,在询问诸葛亮的意见后,再当即决断。
突然想到四世三公的袁绍,似乎也经历过这种场面,只不过他优柔寡断,在面对多位谋士的意见时,判断不出哪条计策才是绝佳的选择。
因此,盛极一时的袁绍,落得个好谋无断、听信佞言的评价,偌大的疆域拱手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