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手中的羊肉夹馍,刘禅微微有些愣神。
这个时代的军粮主要以粟米、鹿肉为主,仅可填饱肚子,食之无味,且运输起来极不方便。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曾发明携带方便的“馒头”作为重要的粮草物资。
所谓馒头,汉朝时称之为“面起饼”,后来蛮人以人头祭神,将饼做成蓬松的馒头状,谓之“蛮头”。
晋代以后,面饼揉水作为剂子,中间有馅,称之馒头或者包子。
馒头和包子后来作为重要的粮草物资,携带方便,便于充饥,深受兵将们的喜爱。
“蜀中多山路,运送粮草极为不便,看来是时候优化下军粮了”刘禅沉吟道。
羊肉夹馍只是个小插曲,事实上,行军路上的困苦和无聊消磨了将士们大部分的时光。
长时间的骑马行军,刘禅的大腿内侧已经磨出血泡,苦不堪言,下马走路时,只能被迫保持两腿撇开的外八走势,引得亲卫们一阵嘲笑。
当然这些嘲笑声也付出了他们对应的代价,写检讨成为了将士们专属的梦魇。
就在刘禅痛骂行军的痛苦时,前方斥候来报,大军已行至汉中边界。
这里,算得上是魏蜀两国的交界处。
而镇守汉中的将领,则是汉中太守,魏延,魏文长。
对于魏延,史书上对他的争议颇多,演义中记载他脑后有反骨,不受诸葛亮重用,诸葛亮死后他更是恃才傲物,正大光明的造反,后被马岱斩于马下。
然而在正史当中,魏延是典型的军事型人才,他长于军事,勇猛过人,乃镇守汉中的不二人选。
只不过他的政治能力偏低,纯粹的耿直boy,平日里不善于隐藏情绪,牢骚颇多,与行军长史杨仪恩怨颇重,最终在两人的相爱相杀中,走上了败亡之路。
对于魏延,后世学者印象最为深刻、争论最大的,便是他的子午谷奇谋之策。
“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
这便是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策。
意思是诸葛亮率蜀兵主力步步紧逼长安,魏延则亲率一支轻骑,绕道子午谷,抄小路直奔魏国的长安城。
此乃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