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铁血兵锋 > 第164章 分工(2/3)
海义勇军野战军总教官,大批新加入的义勇军都在真如镇前线等待他去训练。

    “第一批武器弹药都到了吗?”

    刘国梁又回头看向乔夫人说道。

    “昨天晚上第一批到了,一共有三百支辽十三响,五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八挺马克沁重机枪,两门37毫米机关炮,六门60毫米迫击炮。”

    乔夫人拿出一个清单,然后向刘国梁进行汇报。

    “嗯…!还算准时,小天你走的时候先带一百支步枪和十万发子弹,另外把两门37毫米机关炮也拉过去,好歹可以加强一下防空。”

    “是总队。”

    “这次他们真大方,还送回来了十辆汽车。”

    她说的汽车是1931年东北生产的75型载货卡车,最大载重28吨,最高时速四十公里每小时。

    这是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一款汽车,虽然一些核心配件还是依赖进口,但国产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

    只是因为后期搬运厂房到京津地区,所以产量并不多。

    原本历史上,日军攻占该厂房之后,到了134年,每年可以生产各种型号汽车五千多辆,可见当时东北工业之雄厚。

    张小帅能给刘国梁十辆载货汽车已经很不错了,再多他也没地方去弄燃油,毕竟租界的汽油可不便宜。

    聂天离开之后,整个指挥部人数还有二十二人,后勤加乔夫人十人,通信兵、传令兵,以及总部卫队一共十二人。

    这一个班的十人卫队是王亚樵送给刘国梁的,他们都是混迹上海的武术高手。

    或许是蔡将军将刘国梁的身份告诉了他,所以在后面几天,他送来的人不仅多了,而且整体素质也高了很多。

    “总队吃饭了。”

    安排完所有事情,刘国梁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看着天空发呆。”

    叫刘国梁吃饭的是他的新跟班,名叫王士林,和王亚樵是老乡,都是安徽合肥的。

    这小伙子今年十八岁,在老家读过几年高中,父亲是私塾先生,出身也算是书香门第了。

    听他说因为老家兵匪严重,所以全家举家搬到上海,父亲在太仓那边教书,他自己不想上学了,所以独自跑上海来找王亚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