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跟魏老的时候接触很多,对这行还是很了解的。
您别小瞧盗墓。
老话说了,三十六行,盗墓为王。
这行业虽干的是刨坟的黑活儿,是下九流,可它堪称发财最快的门路,没有之一。都是干的无本买卖,挖出来就是钱。
咸鱼翻身,穷人乍富不是说说,就挖几铲子土而已。
而且自有了丧葬文化开始,历朝历代都有盗墓的。传承这么多年,行里能人异士数不胜数。
抛开野路子,有传承的盗墓贼大多分为几个大派,什么发丘天官、摸金校尉、卸岭力士、搬山道人等等。小门派还有什么观山太保、淘沙司马之类的。
这些大家也知道,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在此我说点不一样的干货。盗墓流程、人员配置和基本功。
流程简单,三个字足以概括。
找、挖、卖。
找就是找古墓,挖就是挖东西,卖就是卖了换钱,很好理解。
人员上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个是找墓的。一般由铁筷子和瓢把子,眼把头这些带头的找,流传的口诀跟大夫问诊类似,讲究“望、闻、问、切。”
他们这些人精通历史,风水,星象,地势。善于察言观色,口齿伶俐。能从当地县志,历史文书,传说,与本地百姓的聊天中,分析出哪里有古墓。
上述有名的大派,每一门都有找墓寻墓的绝技。比如摸金校尉的听雷,卸岭的观泥痕、辨草色,淘沙司马的抓沙尝土。
厉害的人,夜观天象手拿罗盘在野外行走,脚尖在地上一点,挖下去多少多少,就是主墓室的棺材上。就好像有双能扫描的入地眼一般。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专业的找墓人,只找不挖。我们道上称为卖点儿的,或者是卖锅的。
这类人找到古墓后,收钱卖点儿,只保证有墓。至于墓里面有没有被盗过,陪葬品值不值钱,你们怎么挖,什么时候挖,这些一概不管。只报个大概位置,收钱走人。
买点儿算是极为考虑眼力劲的,赔了赚了都算自己的,不能找后账。要不然以后想再想买,根本没人搭理,名气都臭了。
找到墓怎么办,肯定得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