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这也就是古代基本的计时器件,与手表相比,它只受太阳的起落影响,所以非常直观可信。”
“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没有太阳的时候,便起不到作用,不过,现在我们的所面临的情况,可以完全忽视这个缺点。”
“接下来,就是日晷的晷针。”顾名又从旁边拔出了一根笔直的树枝,从圆心处垂直的插入了纸板之中。
“用这根树枝,代替日晷的晷针,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可以叫做表。”
“至此,一个完整的日晷便制作完成。”
“下面,就是它的摆放角度的问题,日晷的晷盘到底该和地面成一种什么样的夹角,才能使得计时准确呢?”
“答案是:日晷的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等于我们所在地的纬度角。”
“如此,便要利用到了我们刚刚测量的太阳高度角,来计算我们此处的纬度了。”
“纬度与太阳高度的角的关系如下:”
纬度=90°太阳高度角+235°
“所以,我们此地的纬度为:90°60°+235°=535°”
“最后一步,就是如何确定535°”说及此处,顾名将多余的纸壳拿了过来,再次在上面画了一个圆。
“我们可以用等分圆周法,来确定这个不规则角度。”
“将圆周等分为360份(每份1度),或者等分为72份(每份5度)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先将圆周等分为12份(每份30度),再进一步细分。”
“从圆心开始,沿着圆周等分的标记,找到53度的位置(约在第18个等分点)。”
“由于535度是53度和54度的中间值,可以在53度和54度之间标出535度的位置。”
“至此,所有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顾名将已经完成的日晷,按照已经算好的角度摆放在了地面之上。
太阳光线直射在了晷针之上,而后,在那个画着各种刻度的晷盘之中,投出了一根阴影线。
所有人,在这一刻同时凑了上来。
睁大了他们那求知的双眼。
果然,结果不出顾名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