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着折子准备弹劾七殿下的!”
“啊?弹劾七殿下!”
官员大惊失色,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引起周围的侧目,立即小了声音。
“七殿下带着军功归来,何人还敢弹劾于他?”
问题一出,自然有人给出解答。
“七殿下确实在边关打了胜仗,可是作战的手法过于激进,就雁门关一战,七殿下先斩后奏又一意孤行的态度,已然引起了朝中不少官员的争议。”
“我不这样认为,这事情我也听说了,当时情况紧急,虽说是损失了一部分兵卒的性命,但是此举至少给敌军重重一击,至少三年内都元气大伤啊!”
几个年轻官员凑在一起,纷纷小声辩论着自己的看法。
朱尚书听着手下的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原本头疼的脑袋愈发觉得肿胀。
“休要在这里乱嚼舌根,胆敢议论皇子,我看你们的脑袋是不想要了。”
朱尚书话一出,身边还在喋喋不休的年轻官员瞬间消了音。
“太子殿下已经去了怀州,现在一切等太子归来再说吧。”
果然,人不经得起念叨。
大殿上朱尚书话语刚落,就见殿门处,七皇子李予知跨步走进殿内。
与他前后脚一起的,还有太子李重乾和六皇子李元器。
“太子殿下回来了!”
朱尚书看到太子,似是看到了主心骨,老泪纵横的第一个冲向太子李重乾的面前。
太子是大宣储君,求七皇子进谏不如找太子稳妥。
“太子殿下,您从怀州归来,最是清楚那些难民的处境,赈灾一事…”
“朱尚书放心,孤定会将怀州所见皆上报于父皇的。”
李重乾还没等他说完,轻轻抬手,虚扶起行礼的朱尚书,便是开口回应。
“那就好…有太子殿下在,老臣就放心了。”
朱尚书听到太子许诺,这才擦了擦头上急出的虚汗。
太子殿下真是不愧为大宣储君,可比七殿下稳妥多了。
“太子殿下仁德,真是国之有幸。”
李重乾听着百官的奉承,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身上的四爪蟒纹朝服衬的他儒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