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十万大山:1840 > 第105章 “丰南号”农场(2/3)
人力和生产扩大化的矛盾,熟练的技工需要更多,学堂的毕业生也需要更多,但这不是李九章一挥手就能弄来的资源,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培养。

    技工制度由于政策的扶持,力工都渴望转为技工,在岗位上的能动性也越来越大。

    比如原本负责烧炉子、拉风箱的力工,在不断有机会锻铁的时候就会认真学习技术,一旦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锻铁的岗位上能够合格,就能转为技工。

    例如桅灯的产量,很大程度就是制约在技工数量上,因为没有焊条,铁构件就需要熟悉的技工来手工打造,一旦技工的数量上升了,产量就会上升很快。

    技工的数量在明年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一块沈云峰并不担心。

    学堂的学生是他最关心的,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要走向技工和安保的岗位。

    能够成为新的老师和研究人员的毕竟是少数,这就需要扩大学生基数来实现。

    将学堂开到山下,其实也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沈云峰瞄准的是山下平地瑶的孩子们,将他们加入到学生的基数中,未来产生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就会更多。

    时间进入腊月,眼看着就要过年,但“丰南号”的工业生产依然保持着节奏,筑路的工程也在不断地推进。

    农场的土地基础改造大会战依然热火朝天的在开展,砖窑也开始建设,相应的建房规划也规划好,竹木材料也源源不断的运下山。

    美中不足的是“兴城号”不断缺货的告急,白酒提前卖完了,原本预计能卖到正月的白酒腊月就卖完了。

    桅灯是只能在“兴城号”登记定货,拿货要排到明年正月了。

    油灯还算好,能断断续续供上,沥青麻绳也是断断续续的供货,因为,沥青麻绳还要控制着留货给路易斯。

    没有货卖,没有办法,“兴城号”两家店只能提前关张过年。

    李九章和周玉岫算了一下,短短的一个月,两家店把开业投入的钱全部弄回来了,还挣了一点。

    两人一个月的时间,去除人员的工资,两人能得一千两左右。

    这还是在货物供应断断续续的情况下,若是货物能源源不断,一个月两个人至少一千五百两,这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