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十万大山:1840 > 第106章 高档酒“丰南液”(2/3)
断调试,想提高产量。

    反正话术的意思就是,这酒产量极低,虽然单体价格高,但整体价值低,不值得哪位大佬惦记。

    另外是山上蛮夷的东西,也不是好相与的,抢也不是那么好抢的,逼反蛮夷,对做官的来说,那是个不能碰的红线。

    至于产量,能不能提高,也是铺垫,等销量好了,想提高就提高,要是不想提高,继续搞饥饿营销也行。

    李九章这么一说,钦州府的几位大佬也就死了心,没啥搞头,弄点喝喝就算满足个口福。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采购粮食的事情也好办了

    清朝粮食产量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总量,钦州廉州总体自产是缺粮的。

    但实际上又不缺粮,因为清朝虽然禁海,但有个特例,鼓励东南亚向中国运送粮食出售。

    乾隆八年(1743年)下谕:“朕畛念民艰,以米粮为民食根本。是以各关米税,概行蠲免,其余货物,照例征收。至于外洋商人,有航海运米至内地者,尤当加恩,方副朕怀远之意。

    按朝廷的定制,洋船若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可免其船货物十分之五,带米五千石以上者,可免十分之三。

    这是一项十分优惠的政策,外商贩米进口,不仅可以减免船货税银,而且如果米粮滞销,还由官府出面收购。

    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廷批准内地商民,自备资本,购米回国者数量在二千石以内者,由地方督抚分别奖励;

    如运二千石以上者,按数分别给与监生,并可奏请赏给职衔顶戴。这一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商民携资出洋的积极性。

    此后,经常有运米较多的商人获得八品或九品顶戴,东南亚的大米也源源不断流入广东、福建等省,解决了粮食危机。

    所以只要钦州的官员搭个线,从商船那里直接购买一些粮食不成问题。

    这时候正好是收获后粮食贩卖的时间,钦州官员抬抬手,不出幺蛾子,崔永禄有现银就能收到粮食。

    酒席散了,知州大人上轿后,招手李九章附耳交代了一番。

    李九章于是便安排崔永禄明日将两盒“丰南液”送至府衙。知州大人过年前去广州的礼单上又增加了两盒“丰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