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地方上有名的文人来到之后,却发现在这三篇的造诣上,他们这些穷经皓首的老学究居然还比不上一个孩子,个个乘兴而来败阵而归,倒是将宋青书的文名传了出去。
这个传闻传的越远就越是不靠谱,三个月后,江湖盛传武当山这道门圣地出了一个天才儒生,年方十六贯古通今有鬼神莫测之才,每日与武当山脚下宣扬儒学,门下弟子三千贤者如云。
你别说,还真有傻子相信了,千里迢迢跑过来挑战或者求学,结果一看,好家伙,除了流鼻涕的小孩子,剩下都是些什么人?
半大的孩子,雄赳赳的武夫,扛锄头的老农,挑担子的小贩,当然偶尔还有一些富家子弟和前来一探深浅的文人雅士。
宋青书每天讲解的内容非常随意,却深入浅出令人难以忘怀,不仅仅是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居然还有农事、墨事、工商等等,内容之杂乱令人震惊。
讲课一般只有大半个时辰,结束后,宋青书先行,其他人恭送然后这才陆续离开,只是简陋的茅草屋前面有一个石槽,几名求学的学子和富家子弟向里面投了一些银钱这才离开。
问了人才知道,这是一位商人,在求了一个方子之后留下了报酬,其他人有样学样,只要有所得便可自愿留下一些学费,这些钱宋青书从来不管,武当弟子也不问。只是山下的老农会拿了去买一些米面之类做成每日的汤饭免费提供给来客。
这无疑增加了宋青书的传奇色彩,民风淳朴难道就不是教化之功吗?于是在宋青书还没有行走江湖之前,便有了一个绰号:儒侠。
天下之道无奇不有,想要出名的大有人在,宋青书无意出名却名声大噪自然惹得有些人不开心了,于是隔三岔五就有一些自认为儒学精神的文人前来挑战,质问他一个黄口孺子,只能教授三百千,何以称儒侠?
宋青书先是告诉他何为侠,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拉着他在众人你之前开始论文,将对方驳斥的哑口无言之后才扬长而去,自办学半年以来,居然无一败绩,文武双全儒侠宋青书自此更加出名了。
虽说人红是非多,但宋青书从来不离开武当山方圆十里,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真的来对付他,要知道张三丰这武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