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崖子解释道:“大理国国小民弱,想要发展需要依仗外力,吐蕃、西夏均非君子之国,大宋便成了最佳选择。只是大宋地处中原,素来以中央之国自居,华夷之辩经久不衰,若不能让他们将大理国当作自己人,却是万难让他们真心对待大理国。”
“是故,需要修书,正大理国之名号,言大理国之民与大宋汉人同源而出颇有渊源,便不能是亲如一家,也需要是兄弟血脉之谊。此乃其一!”无崖子继续道:“只是这书难免会带来许多质疑,于是便需要证据,此时便要复古。”
“何谓复古?”无崖子继续道:“修复大理古往今来所有有意义的建筑,所有涉及到中原名人在大理国留下的痕迹都需要修复并妥善管理,甚至可以邀请大宋国名士一同考据。”
“厚古薄今乃是人之常情,文人儒士多半如此,若大理国将这些证据拿出来,结合古书记载,他们却是难以否认,甚至会以故地重游,走古之圣贤故道为荣,这同样是大理国的大好机会。”
保定帝并非寻常迂夫,听到此处顿时明白过了,不由得大喜过望,连连向无崖子道谢,相比慕容复、王语嫣看到了大理国的山川河流花花草草,无崖子这位老者却看到了大理国厚重的历史,其中差距一目了然。
并不是说慕容复、王语嫣方法不好,只是眼光层次上却是差了无崖子一筹。
以王语嫣展露的才华,管理一族甚至出任地方都能胜任,而慕容复的才华出将入相不在话下,若在小国堪比古之诸葛武侯,全方位无缺点的大才。
然而无崖子在保定帝眼中,绝对是国师的不二人选,随便一句提点便能提高国力,让他不由得对这位老者更加敬重。
只是无论他如何敬重,也阻止不了无崖子随慕容复、王语嫣离开,离开之前保定帝单独请了无崖子入天龙寺与枯荣禅师谈玄论道,试图走老人路线,结果却是枯荣禅师也败下阵来,他们发现这位老者禅学上造诣惊人,儒道释三教合一无有缺失。
离开天龙寺,无崖子却暗呼侥幸,若不是慕容复前些日子不仅将《易筋经》送到自己面前,还附赠了一部《枯荣禅功》,让自己对枯荣禅师一身所学有了许多了解,这才没有在佛学禅功上落了下风。再辅以他强大的儒家道家学识,三教合一将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