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简公十二年,郑国都城新郑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整座城市都弥漫着压抑且紧张的气息。权力的斗争在朝堂上暗流涌动,而大夫伯有,这位在郑国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正站在这场风暴的中心。
伯有性格刚愎自用,行事作风极为强硬。在朝堂议事时,他常常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行推动决策,全然不顾他人的意见。这种处事风格,虽让他在一些事务上雷厉风行,但也使得他在朝中树敌众多。尤其是与公孙黑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尖锐,已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那是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朝堂之上,本该是商讨国计民生的时刻,却因伯有与公孙黑就封地划分问题的争执,陷入了一片混乱。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众人身上,本应带来温暖与希望,此刻却仿佛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冻结。
“此地归属,早在先王时期便已有定论,你如今却横加阻拦,到底意欲何为?”伯有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重重地拍在案几上,怒目圆睁,直逼公孙黑,那声音犹如洪钟,在朝堂上回荡。
公孙黑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冷笑,缓缓起身,不急不缓地说道:“先王定论?不过是你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搬出的借口罢了。你仗着自己手中有些权力,便肆意践踏规矩,真以为这朝堂是你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言辞愈发激烈。其他大臣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这剑拔弩张的场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卷入这场纷争的旋涡之中。郑简公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这两位大臣的矛盾若不妥善解决,必将给郑国带来难以预料的危机。
然而,这次激烈的争执过后,伯有并未把公孙黑的威胁放在心上。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独断专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而公孙黑,在那次朝堂争吵后,心中的怨恨愈发浓烈。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联合了几位同样对伯有不满的大夫,精心策划着一场阴谋。
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伪造了一系列书信,信中内容皆是关于伯有意图谋反的“铁证”。同时,他们还买通了一些所谓的证人,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出面作证。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