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亚洲州长李世民,历朝轰动 > 第393章 命运不眷范仲淹(1/4)
    ……

    范仲淹和晏殊的命运有着悬殊之差。

    晏殊是金尊玉贵锦衣玉食的翩翩公子,一生顺遂,几乎没有历经过什么大的波折。

    与之相反,范仲淹从诞生时就是个苦命的孩子。

    他一岁那年,父亲突如其然的猝死在岗位上。

    衣着朴素的妇人抱着尚在襁褓的孩童撕心裂肺的哭骂。

    “范墉,我嫁给你真是这辈子最悔的决定!!”

    范墉一生为官清廉,留下的微薄遗产连回老家的路费都付不起。

    他的母亲谢氏是一个勇敢的女人。

    在范墉死后没多久,便顶着巨大的压力选择了改嫁。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是对所谓的贞洁烈妇较为推崇的,哪怕丈夫死亡,女子改嫁也绝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行为。

    在某一个深夜,妇人抱着因奶水匮乏而奄奄一息的孩子崩溃的大哭了一场。

    “范墉,你儿子要死了!你儿子要死了!!你别怨我,我不能让他刚出生就步你的后尘!!”

    她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不得不说,谢氏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她选的第二个男人不仅对她很好,而且对范仲淹这个小拖油瓶也完全没得说。

    这个男人名叫朱文瀚,小范仲淹因此改名为朱说,以朱家子弟的身份在朱家长大成人。

    但朱家不只有范仲淹一个孩子,他尴尬的身份注定他的生活不具备什么都不顾的底气。

    小小的范仲淹有时也很茫然那种微妙的不同,却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谢氏实在是一个厉害的女人。

    在朱家纨绔子弟们花天酒的时候,她想尽了办法将范仲淹送出去读书。

    临走时,谢氏抱着年仅七岁还懵懂的儿子,一句一句认真的告诫。

    “记住,无论如何,好好读书。”

    范仲淹无疑是聪慧而好学的。

    但是那时的他不明白为何要考取功名,为何不能如其他兄弟一样在家陪着娘亲。

    十六岁那年,范仲淹坐在醴泉寺的窗畔,仍旧一事无成。

    同年,十四岁的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