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
它从吏治、法治、农业、军备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的整个宋朝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且给出了极为漂亮的答案!!
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自此拉开序幕!
无数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他们交响着汇聚,连成了一整个最为璀璨的繁宋华章。
史称——庆历新政!
自此,以晏殊为代表的温和守旧派退出了政治舞台,继而由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大刀阔斧的接管了朝堂。
晏殊并不感到遗憾。
他只为范仲淹高兴。
像是炬火在交接,历史在传承。
他坦然的放开权利,回到了自己风花雪月,清风朗日。
待到再相逢,范仲淹仍谨守礼数的拱手执门生礼,晏殊仍微笑着拍拍他的肩。
……
生命也许有他最好的安排。
范仲淹的前半生,实在称不上顺风顺水。
可他仍然茁壮而又坚定的长成了一个人们所能想象到极致的“完人”。
在范仲淹以前,“文正”不过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称号。
在范仲淹以后,“文正”成为了天下文人趋之若鹜的至高美誉。
让人叹息的是。
范仲淹的后半生,仍然坎坷遍布。
……
天幕前,无数帝王将相热切的看着天幕。
有人痴痴的盯着《十事》疏,迅速的找出纸笔将目之所及尽可能的滕抄下来。
“这条……这条原来是这样!”
“快来人磨墨,一个字儿都不能漏了!!”
也有人静静的负手而立。
半晌,阖眸一道叹息。
……
其实,政治敏感些大抵都能看出来。
范仲淹的这份答卷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别的不论,单单是澄清吏治的几条,几乎把大半个朝堂都得罪完了。
一曰明黜陟,以前基本靠熬资历就能躺平升官,但范仲淹这么一规定,现在熬资历不行了,不拿出政绩全都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