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亚洲州长李世民,历朝轰动 > 第435章 苏轼: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1/4)
    ……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尽管阻力重重,但在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下,仍旧是推行下去了。

    你要说有成效么?

    当然是有的。

    青苗法和免役法征加起来共为财政创收了高达七百万贯,大大缓解了当时北宋财政赤字的困境。

    但这钱从哪儿来的呢?

    是黎民百姓。

    他们不知道天上的官老爷们要干什么,要搞什么变法,更理解不了王安石的远大壮志。

    画面上,地方官趾高气昂的带着人下到平民百姓那里让人集合听旨。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放下锄头,抹一抹满头的汗水,面上却只有惊惧和恐慌。

    “……又要交钱了么?”

    当制度一层层落实下去,低价并有农民自己决定是否要贷的青苗就成了高价且必须人人都要完成的任务。

    可以免除差役的钱就成了不明不白的变相加税。

    倘若能够时日长久的坚持下去,让黎民看到新法的好处,让他们确定确确实实能惠泽己身,也算数。

    可关键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争斗不休,短短二三十年间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这个制度,明天那个制度,弄的黎民百姓不堪其扰,只知道一旦有新法了,那必然就是要交钱了。

    王安石是个理想高尚的人,也是个懂得百姓疾苦的人。

    他是儒家的学子,也是法家的座下徒。

    以儒为皮,以法释道。

    自古儒法并修的人好像都容易出点名声大噪特别有个性的反骨仔。

    他们骨子里都相当蔑视所谓的祖宗传统,什么上天神明在他们手里都不过是工具罢了。

    其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李斯、董仲舒、魏征、诸葛亮、王安石……

    但王安石也有一个相当致命的缺点。

    ——眼神儿实在不好。

    他手底下全都是些个能凭真本事板上钉钉上奸臣传的小人伪君子。

    熙宁变法推行时,和王安石一派系的人几乎各个都怀着自己的小心思。

    每天不是惦记着从变法途中捞点钱,就是惦记着把王安石拉下来好自己上位,要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