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两成。所以如果大事需要决策,要用话事权来说话。”
“手套厂的情况和蜂蜜合作社的情况相当。但是手套厂我们要不断的维护雇主的关系,所以这块我拿了三成半的管理费。但是如果乡亲们不想和我做手套厂的生意,那我们家可以全都撤出来。”
“铁作坊是官府专卖,咱家、官府和扶苏、蒙恬共有股份。官府占一半,蒙恬扶苏各有一成,咱家占两成,一成归作坊的匠人们共有。铁作坊工作危险辛苦。所以咱们的两成股子里,我们自家用度最多不超过一成,另外一成就是救济工匠们。”
“纸作坊我们是雇佣匠人的,这宗生意花不多少钱,但是也赚不多少钱。以后读书识字的人会越来越多,纸张以后会卖得很多,但是怕也很难挣到什么钱。这个就只要账目平衡就好。如果纸作坊和油印结合起来,书本会贵得多,按照同样字数木简的三成定价,就可以赚很多钱。但是我不知道这门生意未来会怎样,所以暂时不考虑规划。
然后咱家每年收入铜钱和花费的账目,是这本,日常每日有开销和收入,都可以记流水账,每个月将收支条目列入账本。就可以对家里的情况有数。
咱家的铜钱,日常开支的钱箱在阿娘的卧房里,大笔的存钱在谷仓下面的地窖里,这个我会每个月做一次简单的检查核对。
我不在家的时候,这些账目都要你来经管,每个月给阿娘讲一下就行。阿娘不看账本,但是要每个月讲给她一次,让阿娘放心,也让阿娘对生意情况家里用度情况有数。我不在的时候,和村里的交涉、和商行的交涉之类,你和阿娘一起处理。你要熟悉各种契约执行和账目进出,阿娘来定事儿就可以了。”
赵杏儿翻看着这些账目,看到末尾的那些数字,觉得头都大了,自己知道张诚有钱,不知道这么有钱。想一想接下来张诚要离开家乡,这一大笔财富要自己和阿娘两个女人掌管,也觉得责任重大,有点透不过气来。
“这么多钱……我怕管不好啊!”赵杏儿喃喃的说。
“没关系,我记账就只是为了对这些事务有数,却不是有聚敛贪财的念头,只要支出有理,就是都花掉又能怎么样,我张诚可是靠着一块黄泥巴创下这份家业的人,这几个生意都是小生意,什么都不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