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146章 有条不紊(1/3)
    燃烧室内的煤炭熊熊燃烧。

    锅炉内的软化水又一次被加热。

    在蒸汽的推动下,活塞的往复运动,带动着飞轮。

    搅拌器的桨叶缓缓转动。

    “在下,演示品控之法,诸位细观!”

    朱拯带着工匠开始了制砖。

    黏土、砂石被抬了过来。

    “原料,要先经检验,像色泽,黏度,含水率等,都要检测,并指定标准。”

    朱拯似懂非懂地看着杨行秋摆弄起黏土。

    “先生所言,某实不解,还请详述!”

    朱拯的反应还在杨行秋预料之内。

    在古代推动工业化,杨行秋要解决最大的困难不是工艺水平,而是数据量化。

    人类的主观判断不能完全代替数学法则。

    数据量化就是将主观判断中抽象,模糊的生产因素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从而达到分析判断的目的。

    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方便和直观地监测生产因素。

    目前,没有那么多种类的测量工具,杨行秋也只能暂时用目测的方法去判断。

    但是,品控的理念必须让他们明白。

    “平日生产,如何评判?”

    “土质致密,色泽均匀,无草木杂物,以手按压便可成型,又不湿手,此为上等。”

    朱拯捏起一把黏土,放在手中,展示着标准。

    “练泥前,各处均匀取样,以此为宜!”

    杨行秋围着原料堆,从内到外取样品检测。

    朱拯观察着他的操作,暗暗记下。

    “砂石,又当如何?”

    “粒度均匀,细度一致,过大过小都应筛去!”

    “好,也如此查验!”

    朱拯算是明白杨行秋在干什么了!

    往常要工匠细细核验,如此可省去不少时间。

    杨行秋将手里的砂石丢回去,拍了拍手。

    “原料都按此法核验。至于,各料配比,阁下自行验看。”

    杨行秋没觉得朱拯会把用料比例这种商业机密告诉自己。

    朱拯看着料堆,心里计算着用量。

    杨行秋看着桨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