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156章 高山流水(2/3)
多一位知音?

    一曲奏完。

    刘裕许久才缓过神来。

    “卿以为如何?”

    谢玄询问刘裕的感受。

    “山,云雾缭绕,竟如仙境!”

    “正是!此曲名为《高山》,角音入肝,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谢玄说完,刘裕这才发觉音乐的妙处。

    不仅是精神和心情上的放松,好像身体也变得更加的舒适。

    刘裕的脸上现出惊异的神色。

    作为演奏者的桓伊,更是兴奋,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知音能够深刻理解和欣赏演奏者的音乐作品。

    理解和欣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好听或不好听,而是能够深入到音乐的内在,感知到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被理解和认同的感觉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桓伊的心情好了许多,他往常都是只奏一曲。

    今天他破例,又拿起笛子,再一次吹奏起来。

    谢玄看着桓伊复奏一曲,又讲起了乐理。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宫乱则荒,商乱则捶,角乱则忧,徵乱则哀,羽乱则危。”

    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

    孝武帝司马曜召桓伊饮宴,谢安侍坐于旁。司马曜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顺从,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臣弹筝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愚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来吹笛。”

    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司马曜欣赏其性情的放达直率,便允许他召来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弹筝而歌唱曹植的《怨歌行》。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曹叡巡幸长安,谣传帝崩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曹叡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作此诗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