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校长,爷爷推上自行车,打算去县城的文教局问问。
爷爷刚出了街门,大伯和张家大闺女从张家二婶子家回来了。
“爹,你这是要去干啥嘞,去换馍馍?”
“县一中的通知书下来了,比咱三妮儿考的少的秀萍都有通知,咱三妮儿没有,我去城里的文教局问问,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爹,你在家里吧,你在城里一抹黑,谁也不认识谁。叫我和大妮儿去看看吧,大妮儿在文教局比你熟悉,俺俩去看看再说。”
“那行,你们先去看看也行,你们年轻人都有文化,去了比我强。”
爷爷把自行车给了大伯,自己回屋了。对于三姑考县一中,爷爷心里是考上了高兴,考不上也无所谓。三姑才十一,今年考不上,再复习一年,明年再考也是一样。
三姑却不是这样想的,她憋了半年多劲儿,就是为了考上县一中。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她也考出了理想的好成绩,就这样黑不理白不理的什么都没有了。她不甘心,可是她又没有办法,刚才大伯和张家大闺女去县城,她也想跟着他们一起去,他们不让她跟着,她就只能乖乖的窝在家里生闷气。
二姑去市里学习裁缝,大姑除了去地里干活,就是闷在屋里捣鼓她的书。家里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屋里闷热得厉害,三姑走出屋子,想去村西的柳树林里转转,顺便捡知了皮。
三姑刚走出巷子,就碰上了端着营生筐子的二狗子娘,营生筐子上面放着两张绞鞋底的粗布袼禙。八十年代,村里人都是穿千层底布鞋,一到夏天,家家户户妇女打袼禙绞鞋底。平时,一个人每年最多绞四五双鞋底,够一年穿就可以了。
我们这里还有个风俗,村里谁家娶了新媳妇,到了夏天,婆婆就要打袼禙给新媳妇儿绞鞋底。新娶的媳妇,是可以多绞几双鞋底的,一般人家的新媳妇,都是绞十几二十多双鞋底子。也有的媳妇一绞就绞四五十双,把婚后十几年的鞋底,在新婚第一年都绞出来了。整个夏天,婆婆负责打袼禙绞鞋底,媳妇儿只负责纳鞋底。儿子多的人家,还没有娶媳妇儿,当婆婆的就为绞鞋底发愁了。
二狗子家里就俩小子,二狗子娘手脚又勤快,早把给媳妇儿绞鞋底的材料攒够了。一过麦,她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