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状疗效显着。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中,菊花与天麻、钩藤等平肝息风药物同用,可有效降低肝阳上亢引起的血压升高,减轻头晕目眩等症状,改善高血压病伴有肝阳上亢表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调节肝脏气血阴阳平衡,维护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和人体整体平衡,彰显了中医在治疗内脏疾病和调节人体机能方面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
(三)清肝明目
菊花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泻肝热以明目,是明目要药,常用于治疗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目昏花等眼部疾病。可单味菊花煎服或制成丸剂服用,也常与枸杞子、熟地黄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品配伍,如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眼目昏花的患者,通过调理肝脏和眼部经络气血,滋养肝血,使眼睛得到充足气血滋养,从而恢复正常视觉功能,体现了中医眼科疾病治疗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
(四)清热解毒
菊花苦寒,能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疮痈肿毒,尤其对红肿热痛的阳证疮疡,消肿止痛效果良好。常与金银花、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配伍,如五味消毒饮,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促进疮疡消散愈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在外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了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四、菊花的十个用方治病及用途详情
1 桑菊饮(《温病条辨》)
-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 主治病症: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 用途详情:方中菊花与桑叶相须为用,疏散肺经风热,且菊花能清肝明目,与其他辛凉解表、宣肺止咳之品配伍,可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咳嗽、身热等症可除。适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轻型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等,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口干等,具有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身体康复,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方剂之一,体现了中医对风温初起病症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