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麦冬在此方中与玄参、生地相伍,助其滋阴增液,润肠通便之力,使热结液枯的肠腑得以濡润,大便得以通下,对于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肠道失润所致的便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麦冬益胃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
3 生脉散(《医学启源》):人参 10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6 克。水煎服,长流水煎,不拘时服。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亦治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麦冬与人参、五味子相配,一补一清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阴充于脉道,则脉象可复,对于气阴两虚的多种病症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属气阴不足者的治疗和调理。
4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 9 克,麦冬 9 克,玉竹 6 克,生甘草 3 克,冬桑叶 45 克,生扁豆 45 克,花粉 45 克。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轻清宣透,滋养肺胃阴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黏,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方中麦冬与沙参、玉竹等滋阴润肺之品同用,滋养肺胃之阴,同时配伍桑叶、扁豆等清清之品,清宣燥热而不燥烈,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效,对于秋燥之邪损伤肺胃阴津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是治疗燥证的常用方剂之一。
5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北沙参 9 克,麦冬 9 克,当归 9 克,生地黄 18 克,枸杞子 9 克,川楝子 45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症,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麦冬在方中滋养肺胃之阴,与其他滋阴养血、疏肝理气之药配伍,使肝体得养,肝气条达,阴液充足,则诸症自除,对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麦冬滋阴柔肝、益胃生津的作用,通过滋养肝胃之阴,达到调理全身气机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6 养胃汤(《证治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