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蘵单一味药的十种用法及用量:
内服
- 煎剂
- 肺热咳嗽:取苦蘵全草15-30克,洗净后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煎20-30分钟,去渣取汁,分2-3次温服,可清肺止咳。
- 咽喉肿痛:苦蘵全草10-15克,煎水,每日1剂,分3-4次服用,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 湿热黄疸:用苦蘵全草20-30克,加水煎30-4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可清热利湿退黄,改善黄疸症状。
- 痢疾:苦蘵全草15-20克,煎服,每日1-2剂,分3-4次服用,能清热燥湿,缓解痢疾导致的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 研末冲服
- 小儿疳积:将苦蘵果实适量,晒干研成细末,每次1-2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可帮助消食化积,改善小儿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情况。
- 肺热咯血:苦蘵全草研末,每次3-5克,用米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有清肺止血之效。
外用
- 捣敷
- 痈肿疮毒:取新鲜苦蘵全草适量,洗净捣烂,直接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疮疡愈合。
- 蛇虫咬伤:鲜苦蘵全草适量,捣烂如泥,敷于咬伤部位,可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每日可换药2-3次。
- 煎水熏洗
- 湿疹瘙痒:苦蘵全草30-5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煎沸后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可清热燥湿、止痒。
- 痔疮肿痛:苦蘵全草20-30克,煎水熏洗肛门,每次熏洗10-15分钟,每日2-3次,能消肿止痛、收敛止痒,缓解痔疮症状。
苦蘵,作为一种在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草药,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功效以及多样的应用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一、苦蘵的形态与特征
苦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 30 厘米制 60 厘米之间,但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部分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