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办的围棋比赛中取得冠军,进入国内的顶尖棋手行列。
1927年,他与日本围棋代表团的交流中,击败了濑越宪作等多位日本高手,引起的日本围棋界的关注。
濑越宪作对吴清源的印象深刻,在当时的中国棋界,吴清源的水平很难再得到提升。
濑越宪作于次年,安排吴清源前往日本留学。
1928年,吴清源前往日本后成为了濑越宪作的弟子。桥本宇太郎和曹薰铉都是濑越宪作,他们与吴清源并称为三大高足。濑越宪作为中日韩三国各培养了一位绝世天才。
到了,日本以后,吴清源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对局,被日本棋院定位三段。
1930年,吴清源升为4段。1932年,吴清源升为五段。
在二战之前,日本沿袭的是以前的段位制度,当时的段位升级非常严格,等级森严,五段以上的高端选手很少。
九段同时期只能有一人,八段和七段一般最多也只能有两人,实际情况八段也基本长期只有一人,六七段也寥寥无几。
当时本因坊秀哉是九段,雁金准一是八段,濑越宪作是七段。其他的人大多是五段六段。
九段是初段之间的理论上能够让初段四子之多。
不同段位之间的对弈的身份是不对等的,这叫做棋份。棋份是两段一子,就是你差了两段,段位低棋手被让先执先行,差四段的话是让两子。差一段是先相先,就是下手在三盘中两盘执黑,一盘执白。
在二战前,日本棋坛,执黑基本不用贴目的。
与吴清源同时代,在日本的棋坛有另外一位的大神,就是木谷实。
木谷实(1909-1975),他出身于日本神户的一个理发师家庭,拜在关西高手久保松胜喜门下。
后来,由于关西学棋条件恶劣,久保师傅将他送到了东京,拜师在铃木为次郎门下。
15岁,木谷实成为专业初段,并在1926年的院社对抗战”中连胜十场,因此被称为“怪童丸”。
1933年,木谷实和吴清源共创“新布局”,对围棋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7年,木谷实移居平冢开设木谷道场,开始培养围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