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94章 皇上太南了(2/4)
把驸马打入了天牢,交由三司会审,是何缘由?”

    面对母后质问,赵桢心虚起来。

    “母后,包拯他冒犯皇后,以下犯上,不知尊卑,朕也是不得已!”

    太后轻哼一声:“好一个不得已。皇上,事情哀家都已经知道了,用不着隐瞒。”

    “包拯杀曹国舅,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他自己么?”

    “皇上乃是一国之君,一举一动均代表国家。”

    “凡事当以大义为先,不能只听信枕边之言而失了公道人心。”

    “否则何以治理国家?何以让天下信服?”

    几句话说得赵桢羞惭满面,“母后教训得是!”

    就算是一国之君,在亲生母亲面前,也没有反驳的余地。

    更何况,太后说得句句在理,是他理亏在先。

    其实皇上内心里压根就没有想要杀包拯的意思。

    他这么对包拯,也只是为了安抚皇后的情绪。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惊动了太后,赵桢也很无助。

    突觉自己这是皇帝当得太难了。

    没有亲政的时候,是刘太后垂帘听政,他想做点事情,都要刘太后点头,国家大事不由自己做主。

    现在自己亲政,收回了兵权和政权, 依旧还是处处受制。

    不过这样也好。

    反正他就没打算杀包拯,现在太后出面,皇后也怪罪不到他的头上。

    “母后息怒,朕放了包拯便是!”

    李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叮嘱了皇上几句,“皇上,你还年轻,凡事多听听吕夷简、范仲淹等大臣的意见,不可率性而为。”

    赵桢恭恭敬敬回应:“是!儿臣谨记!”

    李太后和公主这才离去。

    赵桢随即让陈琳传旨,宣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监察御史三位大臣。

    须臾。

    三人来到御书房面圣,将卷宗呈递在赵桢面前。

    赵桢看罢大理寺公堂的笔录,当场惊出一身冷汗,暗道:“包拯真乃治世良臣!”

    随即命大理寺放了包拯,明日到御书房觐见。

    三人领命而去。

    赵桢回到寝宫,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