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108章 科考才是兴国的根本(2/4)
没有站在国家的高度思考问题。

    包勉的死讯传开之后,一时间,朝野震惊,众说纷纭。

    有人赞扬包拯大公无私,有人指责他无情无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包拯并没有在乎别人怎么评价。

    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对错。

    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面面俱到。

    卖伞的人希望天天下雨,卖米的希望每天万里晴空。

    他也不是神仙,做不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去吧!

    唯一让包拯内心有愧的人,就是嫂娘了。

    毕竟,包公是他从小被嫂娘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现在自己却亲手将亲生儿子送向了鬼门关。

    估计一辈子也无法原谅自己了。

    包勉死的第二天,吴妙真便送儿子的灵柩回了乡下老家,发誓终生不见包拯之面。

    包拯心中也颇感无助。

    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冲淡仇恨。

    自己这副身体终究是嫂娘抚养长大,他不相信嫂娘真的一辈子不愿见自己。

    时光匆匆,不觉又过了数月。

    时值秋月。

    包勉一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被人遗忘。

    大宋朝廷,在君臣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

    三冗问题亦得到改善,国库常年亏空的窘境也得到缓解。

    百姓安居乐业。

    尤其大宋首府开封府,更是一派歌舞升平。

    朝廷方面,三年一度的秋闱大考也提上了日程。

    各地的举人纷纷涌入东京汴梁,好不热闹。

    赵桢更是在为这次殿试大考筹备,生怕偏僻小县的举子缺乏路费,提前一个月便让各州府报备准备参加殿试的举子,家庭条件差的,由朝廷支助盘缠一百两银子。

    天下举子欢喜不尽,人人称赞天子圣德。

    大考在即,赵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包拯来充当监考。

    范仲淹是宰相,忙于政务,庞太师他不太放心,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包拯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