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紫鹃将茶递给黛玉,
“姑娘,最应该感谢的是老太君,她早早给算好了吉时,咱们按时出门,果真顺顺利利。”
“嗯,嬷嬷,怎么外祖母家里的姐妹们,没有去书院报名呢?”
原红蕖凝思片刻道,
“二姑娘不爱出门,最爱独自看书,虽然最近性子有些改了,但实际上还是不喜欢和陌生人相处,让她来到书院,乍然和这么多不熟悉的人相处,她肯定会觉得无所适从,很不自在。”
“三姑娘虽然性格爽利,但是总是被人说是姨娘肚子里出来的,平时虽然爱争强好胜,可是去书院这种事情不会有人替她打算。”
“至于四姑娘,她是东府的姑娘,轮不到荣国府做主,她父亲还闹着要出家,她哥哥哼,东府那种情况,怎么会有人还记得她呢?”
黛玉嘟嘴,有些气闷,
“我还想着若是她们能够一起去书院,那才热闹呢。嬷嬷,要不然我们去劝一劝外祖母,让她给姐妹们也报名。”
“在咱家知道报名的消息时,我就去和老太太说了。要不然她怎么会知道你要去书院,还让人算了吉时呢。如果她有意让三位姑娘一起去书院,今日估计会和咱们一同过来报名。”
黛玉有些黯然,“嬷嬷,幸好你在我身边,要不然我哪里会知道,外面的天地这样广阔。”
“你才走了几个地方,就觉得天地广阔了?等你把《徐霞客游记》看完,那不过也才是天地的一角。”
“嬷嬷,我听说书院规矩很严格,去书院读书,那往后我想要去看名山大川,想去看江河湖海,还要回去扬州看望父亲,是不是不太便利?”
黛玉想到这些,有些担心。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书院规矩是严格。但是如果你能够在请假之后,还完成了课业,通过了考试。书院是不会管请多少假。”
“其实书院一直鼓励学生们,要学以致用,多去实践,多出去走一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是很不易……”
“为何不易呢?嬷嬷,以我看来,如今能够让女子去书院读书的家庭,也能很轻松承担出门游学所需。”
“姑娘,因为是女子。”紫鹃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