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紧随其后,微微躬身:“蒋大人所言极是。北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今我蜀汉刚刚经历诸多变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军队也需要时间调整。此时北伐,恐怕难以支撑,还望陛下三思!”
两人接连着站出来,和杨仪唱反调,这也在杨仪的意料之中。
杨仪冷笑一声,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诸位所言,看似有理,实则目光短浅。丞相的北伐大业,是为了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如今若因丞相离世,便放弃北伐,如何对得起先帝遗愿?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眼看杨仪拿此说事,董允按捺不住,激动地向前跨出一步,声音洪亮:“杨仪,你口口声声说继承丞相遗志,可丞相北伐是有充足准备和周密计划的。如今你不顾国情,仓促提议北伐,到底是何居心?”
向朗也上前一步,语气急促:“是啊,此时北伐,实在是冒险之举。我们应先稳定朝堂,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北伐大业也不迟!”
双方争执不休,朝堂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刘禅面露犹豫之色,目光在杨仪与蒋琬等人之间来回游移,心中左右为难。
他深知北伐的风险,但又担心违背先帝遗愿,被天下人诟病。
刘禅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神情复杂,仿佛在权衡利弊。
蒋琬看出了刘禅的思虑,再次进言,语气沉稳而恳切:“陛下,北伐之事,不可仓促决定。我们应从长计议,安抚百姓,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再行北伐,必定事半功倍。”
杨仪嘴角浮起一抹冷笑,目光犀利地看向蒋琬,反驳道:“蒋大人此言差矣!丞相离世,正是我们继承其遗志,完成北伐大业之时!”
“至于朝堂局势不稳,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一场胜利来凝聚人心!而积攒国力,北伐若获胜,夺得曹魏之地,资源和人力皆可补充,这难道不是壮大国力的契机?”
接着,杨仪目光转向刘禅,神色认真,语气坚定:“陛下,百姓休养生息固然重要,但若无北伐胜利,蜀汉偏安一隅,曹魏岂会放过我们?敌军压境之时,百姓又怎能真正安宁?军队整顿,实战才是最好的磨砺。此次北伐,便是锻炼军队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