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质问说得有些词穷,他张了张嘴,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反驳之词。
顾长渊见状,继续说道:“宋大儒,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我们不能再执着于过去,而是要拥抱未来,创造新的文化,新的辉煌……”
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从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到各国文化交流的实际例子,再到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将新文化理念阐述得清晰透彻。
宋大儒脸色阴沉,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阻止这股新思想的传播了。
“好,好,”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老夫倒要看看,你这所谓的‘新文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说罢,他拂袖而去,几个弟子也连忙跟上。
顾长渊看着宋大儒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转向众人,说道:“诸位……”顾长渊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而充满感染力:“诸位,新文化的种子已经播下,它终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是勇气,更是团结一致的决心!”
他的话语激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原本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文人也开始认真思考顾长渊的新文化理念。他们之中,有饱读诗书却仕途不顺的落魄官员,也有渴望创新却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年轻学子。顾长渊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们心中迷茫的夜空。
吴书生趁热打铁,走到众人中间,从袖中取出一叠薄薄的册子,分发给大家。“这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新文化理念的资料,”他解释道,“其中包括顾大人之前发表的文章,以及一些其他志同道合之人的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册子里的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对新文化方向的探索,引发了众人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疑问,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仍然心存疑虑。但无论如何,新文化的种子已经悄然在他们心中扎根。
与此同时,宋大儒的拂袖而去,也并非没有引起波澜。一些原本坚定支持他的传统文人,开始对他的古板观念产生质疑。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宋大儒的做法过于偏激,新文化理念或许也并非一无是处。
“宋老夫子这次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一位老先生捻着胡须,低声说道,“顾大人的话,虽然有些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