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站出来说,“这叉锄的样式新颖,若要使其坚韧耐用,需用精铁打造,且在锻造时加入适量的炭火,反复锤打,只是这工序繁杂,耗时较长。”
春琼听后,心中有了底,便说道,“只要能打造出合用的工具,多些时日也无妨。关键是要能做出适用的好工具。”
另一边,木工师傅们经过一番讨论,也初步确定了风车的框架结构和内部传动的大致方案。他们计划选用质地坚硬且轻便的木材,以确保风车在人力驱动下能够灵活转动,同时保证其稳定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铁匠铺和木工坊热闹非凡。铁匠们日夜赶工,一次次地试验着叉锄的锻造工艺。木工师傅们精雕细琢,仔细地组装着风车的各个部件。
终于,第一把叉锄钉耙和第一架风车在众人的期待中打造完成。
杨县令专门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人拿着叉锄、钉耙这些工具,来到田间进行试用,周围村民纷纷过来围观。
杨县令亲自拿起叉锄,稍微使劲,轻松将其插入坚硬的土地,一撬一翻,泥块便被顺利地翻开。
随着一大块厚厚的泥块翻开,伴随着周围百姓的惊呼,“这工具能一下翻这么深?”
众人一个个摩拳擦掌,“杨大人,小人可否尝试一下?”
“可以。”杨县令将叉锄递给刚才说话的人。
那人拿起叉锄,高高扬起,被春琼出声阻止,“不必扬太高,使太大劲。用你平时锄地的一半力气即可。”
那人将信将疑,但春琼如今在郧乡县,几乎是农事权威代表,所以他还是照着春琼的说法做了。
只见叉锄深深插入他面前的土地,随着他一撬一翻,更大的一个泥块被翻开。那人手下不停,连续锄了好几次,才停下站起身。
“这叉锄也太好用了!杨大人,这个叉锄怎么售卖?我要买两个。”那人激动地看着杨县令问道。
“这农具是刚刚研究出来的,尚未开始批量生产。待今日试用后,本官会安排县里铁匠尽快生产,各村需要购买的先行到里正处登记,由里正一起报上来。”
这农具的效果杨县令已经亲自试过,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如今县里铁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