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和李志坚特别合的来的同学有同样来自晋北的,朔县的尉迟凤岗,听姓氏应该是尉迟敬德的后代,因为尉迟敬德就是朔县人,但是到底是不是他也不知道。两人的出身类似,性情也相似,在学习上都认真,能吃苦耐劳,为人也正直,又在一个大通铺上作息,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好友。
二人对时局的判断相似,在这乱世中战争少不了,想在这世道生存,必须强大自身,李志坚的许多想法天马行空,远超同龄人的练达和对许多时事的精准预判,让尉迟凤岗内心的敬佩也是与日俱增,碰见事情都要找李志坚述说,李志坚也乐的有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在学习和训练中一直共同进步,又心得也会一起分享。
到了第二年开始, 李志坚和尉迟凤岗的整体成绩就已经在一期同学中遥遥领先,成为了同期中的佼佼者,射击和拼刺刀,李志坚和尉迟凤岗一直都是班里的前列,战术布置、沙盘推演,二人也都思路清晰,布置得当,军校中各种武器的利用和保养,两人也都实现熟练掌握,作战工事的营建方面,更是将其他学员甩在身后。这些都被军官学校的教官们反馈给了内心时刻关注军校发展的山西省督军阎锡山,阎锡山也增加了对李志坚等人的关注,心里默默点头。
在第二年下半年,李志坚就特别开始上心毕业论文的写作,李志坚综合了在学校所学、各位教官们的言传身教,参考前世的一些学习,在多次和教官们确认后,确认了晋绥军当下没有非常有利的情报收集、执行特种精锐作战的特战队伍,更没有相关的理论,虽然有一些将精锐集中使用的情况,但是也仅仅是在战场上的个体使用,队员的能力都集中在射击技术和格斗技能上,能力之间没有差别性,执行任务的性质也比较单一,没有前世的完整的特战体系,于是将自己的论文题目定为“论特种作战在现代战场突破和情报收集之作用及特种作战队伍之建设”,集中论述了装备特殊装备、经过特殊训练的精英队伍在执行暗杀、渗透、情报收集、保卫,以及解决某些特定任务的卓越作用,以及建设这样队伍的选拔、训练、装备配备的思路。教官们看到之后,深以为奇,在报送给军校总教习看后,意识到其中作用的军校总教习禁止了论文传播的范围,并按照秘密上报程序,上报给了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