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新晋绥军 > 第69章 守义回国(1/4)
    在从太原返回忻口前线的路上,李志坚一直在看山西实业公司的经营报表,现在军事上的事情大于天,平时根本没有精力管别的事情,所以只能捡回途在车上的小块时间来处理山西实业公司的事。

    情况大体和他预想的吻合,不过也有几处和预想有所出入。

    下滑最大的是自行车厂和皮革厂,全面抗战以来,自行车厂、皮革厂的销量一落千丈,这些情况李志坚在战前就有了预判,战乱一起,一是运输不便,更重要的是人们不愿意再将大量的金钱花在这方面,自行车厂的开工率不足一半,这还是晋绥军向自行车厂订购了不少的运输自行车的结果,下半年厂内的一多半设备和人员处于闲置状态,而皮革厂则几乎陷入停顿,几乎没有人再花钱买皮衣。

    基本持平的是卷烟厂,卷烟厂的销售没有像之前他估计的那样下降,基本维持了原有水平,生产的卷烟不再通过正太路外运,而是改从同蒲线向南运输,龙城牌卷烟的价格不高,口感不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虽然是战乱时期,但是烟草的延续性强,越是战乱的时候,人们心情烦闷,烟草的需求量反而有所增加,只是平津、上海等原本主要消费地区已经无法继续进入,所以销量才与往年水平基本持平。

    需求增长最大的是制药厂。在开战之后,李志坚知道战乱之时,前线军人需求最大的一是弹药,二就是药品,而药品需求最大的就是消炎药、止血药。之前磺胺药的价格太高,军方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采购来给普通士兵使用,而战场上很多的士兵就是死于伤后发炎。

    所以李志坚在上战场前让制药厂将磺胺药的价格下调到成本左右,只要保证不赔钱就可以。这种救命药迅速进入了军方的采购名单中,无数的伤兵得以使用。

    不过还是出现了李志坚预先想到的现象,这种救命药的产量还是跟不上需求,所以还是有很多磺胺药没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是流向黑市,又给不少人增加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对于这个结果,李志坚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因噎废食。

    还有在西安的制药厂生产的云南白药,经过曲焕章同意,云南白药价格也下降到了成本以上一点,不光军方极大的增加了采购量,民间也在储存以应对突发情况,使得云南白药的需求增长极大,制药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