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山西,只在河北留下一定的侦察留守人员。
本次出征河北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开走廊吸纳河北移民,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现在这几个主要目的都已经实现。在4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将整个冀西搬空,消灭日军一个旅团。
并且此时43军各部又在河北累计招收新兵一万九千人左右,可以说此次出征收获不小。
对于在中国的日军而言,1939年却不是一个有收获的年份。
这一年首先在山西作战大败,之后和苏联在诺门罕的冲突中也惨败。在华北又被傅作义的35军和李志坚43军占了几次大便宜,损失不可谓不大。
虽然在中国南方的作战还是居于进攻态势,但是也露出了疲态。
年内发动了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成功占领了南昌,不过未能占领长沙。
日军现在发动一次大型会战需要的准备时间更长,战斗的持久力和爆发力都和开战之初已经无法相比,虽然国民政府已经被压缩到只有西南一隅,但是对日军的外强中干的认识也更加清晰,抵抗住日军的自信心和决心也较开战之初要强,蒋委员长在冬季还发起了一次冬季会战,更是显露了中国军民顽强抵抗的决心和能力。
在中国北方,日军则颓势表现更加明显。
对于三次对以太原为中心的进攻的失败,令日军在损兵折将之外,信心也折损了不少,虽然从日军高层到基层都认为山西战略位置重要,必须拿下,但是对于在此发起进攻,都是避之不谈。
山西的地形,太多军队根本无法展开,且后勤压力巨大,兵力少了完全既是追求无谓的玉碎,晋绥军全军都显示出来很强的战斗力和韧性。
随着傅作义部的发展壮大,绥远和山西形成了彼此夹击,协同配合的格局。山西是根本,不占领山西而只是攻占绥远,战略意义不大,而难度不小,且容易引起苏联的戒备,甚至是介入,如果攻击山西,傅作义必然从后方进行攻击,会断了攻击队伍的后路。
还有43军在冀西的作战又狠狠的扇了华北方面军一个耳瓜。这个新成立起来的43军,更是表现出了不弱于日军的战斗力,有极强的进攻性和作战的灵活性。有这样的部队在山西驻守,想要继续强攻山西,无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