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2章 理由(1/4)
    “咱们家豆腐摊生意,若是碰到下雨时节,基本出不了摊。一年算下来,大概将近两三月都有雨天。一到雨天,家里就很发愁。这是其一。”

    “其二,集市上有三家卖豆腐的,但咱们家卖的最好。我从小看家里做豆腐,想来都是一样的制作方式,但差异就是配方和比例。”

    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比例,做出来的口感就会有差异。

    “有客人来买豆腐,就提到另两家的不如咱家,除了口感外,另外咱家给的份量也实在,所以回头客特别多。还有口碑介绍特意来买的顾客。”

    “其三,在豆腐做好之前,有豆浆和豆花,集市上卖的挺好。比如,放点糖稀的甜豆浆一文钱大碗,原味豆浆一文钱两小碗,豆花放一点糖稀,带点甜味,是两文钱一大碗,原味豆花一文一小碗。”

    “这比做豆腐省事,赚的钱未必不如咱家。我去尝过豆花,没有家里做的好吃。”

    “其四,咱家摊子有限,人手也不够,再怎么做豆腐生意也就这样了。能赚的和去年一样多,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我觉得家里能买个铺子,把豆浆和豆花的生意也做上,搞不好成本还能降下来些。林家豆腐在镇上也小有名气,有个固定的店铺,也方便客人上门来买,不用每天推来推去,那么辛苦。”

    “至于人咱们可以请大姨、二姨,或者表哥、表姐,品行好,靠谱的亲戚都能考虑,毕竟比种田更轻松,日子也会好过些!”

    “娘,您看买个铺子,是不是特别值得?”

    原本只是听个热闹,没想到这孩子说的有条有理,还有依据,让林秋兰目瞪口呆。

    其实在集市上,她也注意到了儿子说的那些生意,但自家生意这几年在集市已经很不错了,也挺知足。

    但没想到儿子竟然考虑这么长远?

    一个五岁孩子,就代替她去集市待了不到一个月,竟然能想出这么多?

    “儿子,不是你爹跟你讲的吧?”

    去年,镇上有铺子出售,王四顺回来和她提了一下,但家里当时觉得买铺子成本投入太大,只说晚几年,等孩子大些,再看看情况。

    后来就没有再提这话了。

    没想到今天从儿子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