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规格共设九坛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坛称周天,主公卿贵族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层为罗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则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并分七次举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礼斗醮以及三元醮等。
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罗天大醮三种大醮做法,虽然规模有所区别,但其目的都是,一为护国佑民、二为延寿度亡,三为消灾禳祸,四为祈福谢恩,另外还有金箓大醮,玉箓大醮、黄箓大醮等大型道教仪式。
罗天大醮不仅祭仪隆重,醮期长,普渡区内更要用五色布遮天,无论内坛或外场都显得极隆重庄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古代的普天仪式又须皇帝主祭,封建社会民间少有能力建此大醮。大多是在太平盛世,国家繁荣,道门兴盛,之时举办罗天大醮活动,成为道教界为国家和世界祈福隆重的仪典。
罗天大醮等道教科仪,最初的目的都是先民为了通过与天地沟通的仪式,祈求攘除水灾、旱灾、地震等天灾,以及趋避瘟疫、病患、死亡的方法。
据《翊圣保德真君传》记载:道教共有九坛三醮,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坛称“周天”,主公卿贵族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坛为“罗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
这便是“三天大醮”,即“普天大醮”、“周天大醮”和“罗天大醮”。三天大醮虽规模有所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护国佑民、延寿度亡、消灾禳祸、祈福谢恩。
依循古制,罗天大醮大法会,需要设立十余座醮坛。主坛为元始虚皇坛,上设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其下分设都坛、皇坛、集神坛、朝真坛、吉祥坛、祈福坛、度人坛、延生坛、顺星坛、报恩坛、降魔坛、诸真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各坛由大师、高功主持仪式,祝圣朝真。
依《道门定制》的记载:金箓斋结束之后的“散坛设醮”环节,需要恭请三千六百位神明接受供养,称为“普天大醮”;玉箓斋之后,邀请两千四百位神明接受供奉,称“周天大醮”;而黄籙斋圆满之后,诚邀一千两百位神明来临法会,号曰“罗天大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