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53章 拿抓还是哪吒(4/6)
降孽龙。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可见,《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哪吒的故事基本上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相符,也就是说哪吒的故事基本上定性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最终哪吒以《封神演义》中的经典形象家喻户晓。

    对于“哪吒”名字的来历,通行的说法是,“哪吒”是梵语中那罗鸠婆(nakuba)的简译,“那罗鸠婆”的意思是“俱毗罗(kube即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也就是说,nakuba是由na和kuba或kube两个部分合成的,即哪吒译自于na。但金鼎汉教授研究得出结论:“我认为‘哪吒’不可能是从‘nata’或者‘nada’、‘na’翻译过来的。”

    印度学者科亚基(yajee)在其作品《古代伊朗和中国的信仰与神话》中曾经指出,哪吒的真身“灵珠子”的名字可以帮助说明伊朗的苏赫拉布名字的词源,因为“苏赫拉布”(hrab)在古波斯语中的词义为“明亮的、有光泽的”,引申义为“卓着的、杰出的”,与“灵珠子”的词义十分相近。

    一些伊朗学者曾推测,“哪吒”一词可能来源于波斯语的“nuzad”(新生儿、小孩子),因为哪吒的形象一直是一个七八岁孩子的形象。

    哪吒一词在汉语中的词义迄今无人知晓,但努扎尔(nuzar)一词在阿维斯陀语中有“年轻、崭新”的意思,也有着波斯语nuzad(新生儿、小孩子)的词义。

    伊朗哪吒苏赫拉布的故事是伊朗着名史诗《列王纪》中的第二大悲剧。苏赫拉布的故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奇异童年、征战、父子之战。《列王纪》中的苏赫拉布(如同中国作品中的哪吒)自始至终憎恶国王卡乌斯(或纣王)。

    关于苏赫拉布对国王卡乌斯态度,最好的解释在中国作品中,在那里哪吒是纣王最强硬的、最坚定的敌人之一。事实上,道教神仙让哪吒复活并促使他与其父和解,目的就是使他能够帮助推翻纣王。苏赫拉布要推翻其君主的愿望完全符合哪吒的行为。

    伊朗神话传中还有一位不太引人注目的英雄值得我们注意,不仅他的名字与哪吒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