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怒一夜钟山雨,
盘涡横峡水潺潺。
云破月来天欲晓,
试成花影与鸟难。”
——《题眉山》苏轼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在各种纷杂的文化现象中,道家常常不经意地显示自己的博大精深。
苏轼,被后人记住的称谓是东坡居士。其实这个居士也是道家的称呼,表示其人是学道但未出家的。居士这个称谓被唐人翻译佛经时用去了,结果现在大家只知道是佛家的称谓,不知来源于道家。
苏轼其实还有一个大家一般不知道的称谓,铁冠道人,这个就是典型的道家名称了。很好笑的是,很多学佛的人都把苏轼当作佛门居士,还说他佛法精深。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少年时在家乡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为道士张易简,所以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苏轼成人后,也经常与道士交往,道家朋友不少,可统计出的有30余位。苏轼青少年时期,交往的道家朋友有如疯如颠的李士宁;中年贬谪黄州时有张憨子;老年谪居儋州,又有道家代表人物吴复古。
苏轼一生好道,对神仙道教充满了无限向往,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神仙境界。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曾在道观闭关49天以求得道。在千古名篇《赤壁赋》中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承认承认”唐泽对着面前瘫坐在地上的一个年轻道人说道。
天庆观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河流中,唐泽他们这次送请帖的地方位于眉山黑龙滩的龙崖观。
龙崖观观主道号不动子是当世有名的道医,他的理念是以医传道,以医弘道。门下有弟子数人,道观数座均在成都周边。
不动子收徒极严,若想拜入他门下都需随他在观中清修至少三年并且还要通过重重考核。
而此时和唐泽切磋的年轻道士则是不动子的二弟子的弟子。
不动子的二弟子俗名朱旺,号奥拉道人,平素负责打理位于都江堰的混元宫,混元宫旁边有一个福利院,常年受混元宫的资助,他这二弟子修竹就是福利院的孤儿,因为天赋极佳,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