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25章 混战(5/8)


    “陈麻子,你几个意思”飞鸡一边咳血一边问到眼前这个人。

    “没什么意思,就是我老麻子看你们这帮台湾佬不顺眼行不”陈麻子皮笑肉不笑的笑了笑说道。

    这陈麻子乃是哥老会的闲位大哥,哥老会乃是由重庆、四川的啯噜演变而来。

    有关哥老会由啯噜演变而来的史料,主要是清吏奏折。最早提及此事者是清吏李榕。他说:

    “窃按蜀中尚有啯噜会,军兴以来,其党多亡命归行伍,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遍湘楚,而变其名目江湖会。每起会烧香,立山名堂名,有莲花山富贵堂,蛾眉山顺德堂诸名目。每堂有坐堂老帽、行堂老帽。每堂八牌,以一二为上四牌,六八九十为下四牌,以四、七两字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谋议者号为圣贤二爷,收管银钱者号为当家三爷。内有红旗五爷专掌传话派人;黑旗五爷掌刀杖打杀,其聚党行劫者谓之放飘,又谓之起班子。”

    李榕所描绘的,正是哥老会的情况。左宗棠也说:“盖哥老会者,本川黔旧有啯噜之别名也”。又说:“自顷啯噜变为哥老会匪,军营传染殆遍”。

    据此,有的学者便提出“哥老会”便是“啯噜”音转,哥老会便是“啯噜会”。台湾学者庄吉发认为:“哥老会即啯噜的音转,为清初福建等处流入四川的游民所设立,而盛行于四川省”。另一位台湾学者戴玄之也认为“哥老会为啯噜的变名”,“哥老会是由啯噜子演变而来”。大陆学者胡珠生也认为,根据成都附近各县有异于普通四川话的客家方言一事。可以判断啯噜二字乃客家方言哥老二字的录音。并且提出:“哥老会尽管推源于明末郑成功,但可靠的史实只能证明它以哥老(啯噜)形式起源于清初重庆、四川”。

    四川哥老会成员又被叫做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分五个等级,分别称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头排大哥即舵头,也称舵把子、社长。另有闲位大哥,亦如一般社会组织的名誉理事,多为有声望的人,也有绅、商依靠袍哥关系便于在社会上活动的,他们挂个名,赞助若干钱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