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斐然,于诗词文章方面颇有建树,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他们皆为草民之骄傲,亦是草民教导之成果见证。”
太后微微露出惊讶之色,“如此英才,皆出于庄先生门下,可见先生的能力非同一般。看来我们若儿如此优秀,也少不了庄先生的付出。”
庄奕辰忙躬身道:“太后娘娘过誉,若儿天生灵慧,心地纯善,草民与夫人不过是在旁略加引导,其自身之努力与天赋才是关键。”
唐羽落也温婉地开口:“太后娘娘,若儿这孩子懂事乖巧,与我们相处多年,情同亲生,能得太后娘娘如此夸赞,是她的福分。”
太后笑意更浓,转头对一旁的皇帝道:“皇儿,你瞧瞧,这庄先生和羽落夫人当真是难得之人,咱们可得好好答谢他们对若儿的养育之恩。”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温和地看向庄奕辰二人,“庄先生、羽落夫人,日后若有什么需求,但说无妨,朕定当竭力满足。”
庄奕辰再次谢恩后,太后又道:“哀家听闻,庄先生曾游历四方,想必见识广博,这天下之形势,先生可有什么见解?”
庄奕辰心中一动,略作思索后说道:“太后娘娘,草民以为,如今天下虽看似太平,但实则暗潮涌动。各地虽暂无战事,但民生之事仍需多加关注,水利若不修,庄稼便难有好收成;商业若不兴,百姓之财路便窄;教育若不普及,人才便难辈出。唯有从这些根基之处着手,方能保我朝之长治久安。”
太后和皇帝听后,皆陷入沉思。
片刻后,皇帝开口道:“庄先生所言,朕会命大臣们商议斟酌。先生游历之时,可曾听闻他国之长处?”
庄奕辰回道:“回陛下,草民曾在他国见过其对工匠技艺之重视,他们设立专门学府培养各类工匠,使得其技艺精湛,所造之物精美耐用,无论是兵器还是日常器具,皆有可取之处。我朝亦可借鉴一二,鼓励民间技艺传承与发展,或能为国之兴盛添砖加瓦。”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庄先生的话,朕记下了。这朝堂之上,正缺先生这样有见识之人,先生可愿入朝为官,为朕分忧?”
庄奕辰神色一凛,恭敬地回道:“陛下厚爱,草民感激不尽,但草民闲散惯了,恐难以适应官场规矩,还望陛